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园建设方案

来源:六九路网

  导读: 图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朱永新教授发表的“阅读宣言”的题目就是“阅读,让民族精神起来”。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现时贵。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只有读书,才能永远地让自己保持年轻的生命和精神的充沛。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我们知道,这里的“一切的人”首先当然包括全体的老师和学生;“为了人的一切”也理所当然地包括师生的全面民展。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学...

  图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朱永新教授发表的“阅读宣言”的题目就是“阅读,让民族精神起来”。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现时贵。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只有读书,才能永远地让自己保持年轻的生命和精神的充沛。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我们知道,这里的.“一切的人”首先当然包括全体的老师和学生;“为了人的一切”也理所当然地包括师生的全面民展。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读书更可以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可以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总课题组的组织安排下,实施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以下是详细的实施操作方案。

  一、营造育人的书香环境

  1、静态的书香环境

  环境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因此,我们尽量做到让静态的环境影响全体师生。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和最有效的领域之一。”因此,我们力求赋予校园里的每一件事物以生命的气息和活力。在教学楼靠走廊的每一根柱子上悬挂富有灵性设计的古诗词或伟人画像或名人名言。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得到审美的启迪,精神的润泽,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陶冶。

  2、动态的书香环境

  ①教师读书方面

  A、新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生的发展,因此,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认真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借加入“新教育实验学校”为契机,帮助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形成与“新教育实验”相适应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坚持在专家引领下的老师个人学习和集体讨论交流相结合的主要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及校本培训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在“新教育在线”上建立自己的个人博客,定期开展读书论坛,随时记录教育教学笔记及案例、随笔,帮助教师的成长建立个人的成长档案。学校每学期要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用来购买新教育理论的书籍,不断更新书籍,以期达到跟上新教育实验的步伐。另外,从这学期开始,每学期学校还给每位教师发放100元的购收卡,以鼓励教师购书读书的积极性。

  B、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读书沙龙活动

  在实验阶段,在平时正常上课时间内,定每个月的第一周的周六上午为读书沙龙活动。每次活动之前,教务处确定一个主题,让各个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实施,并由专人记录和存档。

  C、为配合教师更好地跟上教育实验的步伐,学校给每个教研室配上了电脑,要求教师每天要上“教育在线”浏览学习,让老师与大师零距离接触与对话,让大师启迪每个教师的教育智慧,从而达到老师的专业成长之目的。

  ②学生读书方面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生活;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境界,但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阅读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朱永新教授反复强调:书籍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使人活得高贵、优雅。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热情和兴趣,这是我们当今新教育实验学校、教师的职责所在。因此,学校把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当作中心任务,欲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A、第一,帮助学生认识读书的目的。

  只有认识了读书目的之后,才能对自己的读书行为负责。而且明确的目的,容易评定自己的读书成绩。在达到自己预期的成绩时,兴趣自然就会产生。因此,我们在行动的开始阶段,对学生的读书目的的设置是低的、容易的;再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地提高、变难。始终体现由低到高,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有所收获,有所成就,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成就感。

  B、第二,开设阅读课。

  学校添置推荐书目中的100种书籍,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让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与科学思想为伴,养成终生读书学习的习惯。每个星期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上网学习作业。把在学校里养成的习惯带到家庭、带到社会上,以此来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促进“书香家庭”与“书香社区”的建设。

  C、第三,每个教室建一个图书架。

  学校在每个教室建一个开放式的书架,书籍的来源,一部分由学校购置,另一部分则由学生或家长或社会团体捐赠。让学生在课间的活动时间里也能随时随地的看到自己喜欢的书。

  D、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

  a、鼓励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把平时的零用钱节省下来,用来购买图书,建立“个人藏书柜”。定期开展学生读书沙龙活动,使读书活动形成“日日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交流”的格局,让读书活动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觉需要。

  b、把每学期的第17周这一周定为本校的读书节。在读书节活动中,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书香个人”、“书香班级”的评选活动;“校园十大藏书家”评选活动;演讲比

  赛;“读书节全校师生现场签名活动”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c、积极开展竞赛与交流,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持久地开展。

  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举行有针对性的读书活动。如:在低年级,每学期举行两次的故事大王,背古诗大王等活动;在高年级,每学期开展一两次的写读书笔记、心得活动,并定期把优秀作品进行展出并上传到校园网上,让学生享受读书带给他的成功体验。

  二、实验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一年半(20xx年2月——20xx年6月)以上形式的实验,达到以下的实验目的:

  1、让老师养成勤读书、善思考、多记录的习惯。老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富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理想。

  ①要求课题组的所有老师,每月自觉参加一次有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

  ②经常写读书笔记或教育随笔,每周至少一篇,在“校园网”及“教育在线”上发表。

  ③鼓励教师互相推荐自己喜爱的教育理论书籍,加深教师的理论功底,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进步。

  2、让学生养成好读书,勤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用。

  ① 让学校所有的教室都建立一个开放的图书架。

  ② 在校园里增设一些“阅读板”,让课余读报成为习惯。

  ③ 每学期建立固定的读书节。

  ④ 鼓励学生把零用钱攒起来去买书。

  ⑤ 给学生提供固定的“图书跳蚤市场”,给学生提供交换、互借图书的场所。

  ⑥ 通过系列读书活动,每月评选和推荐一批爱读书的“小书虫”进行奖励和赠书活动。

  ⑦ 开设专门的阅读课,进行正常的阅读活动。

  ⑧ 把阅读纳入所有学科教学的研究内容。

  ⑨ 组织学生正常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与展览。

  ⑩ 定期举办学生演讲会,故事会,汇报读书成长故事等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