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六九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前进一步扩大消费面临的制约及对策建议

当前进一步扩大消费面临的制约及对策建议

来源:六九路网

当前进一步扩大消费面临的制约及对策建议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 拉动向依靠消费、 投资、 出口 协调拉动转变” , 是党的“十七大” 报告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 更是当前新形势下稳经济增长、 实现经济强劲复苏的重要动力机制。

由于我国经济多年来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 增大了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扩大消费的难度。 2011 年和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虽有所提升, 但削弱或制约扩大消费动力的因素仍然不少。

一、 进一步扩大内需面临的制约

1. 扩大消费的意愿和激励不足

扩大消费既需要消费者有钱消费、 有意愿消费, 更需要地方有主观愿望扩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 但是,目前这两个” 意愿” 都不足。 一是居民对扩大消费有后顾之忧, 存钱买(建) 房、 供儿孙上学、 留钱看病和养老等不敢消费的倾向普遍存在。 二是地方扩大消费的意愿不足,认为投资和出口 建设周期短, 见效快, 而消费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乘数效益不明显, 因而更愿望扩大投资和出口 , 以促进当地 GDP 的快速增长。 三是对地方扩大消费需求的激励不足。 因 GDP、 财税收入等是考核地方的硬指标, 扩大投资和增加出口 能满足绩效考核要求, 又有利于地方增收, 而扩大消费对地方的财政收入的贡献有限, 因而扩大消费长期难以得到地方的充分重视, 致使一些地方的消费难以扩大。

2. 扩大消费需求的环境不完善

主要是消费的制定和执行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如: 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 低收入阶层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助, 税收调节力度有限, 阻碍了 全社会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 另外, 消费金融也不完善, 消费者购买轿车、 住房、 信用卡等个人消费品贷款很难, 等等。

3. 扩大消费的安全环境阻碍了 消费者放心消费

近年来,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生产、 销售有毒食品、 有害食品屡屡被媒体曝光, 增大了 对购买食品的恐惧感, 以致造成“买什么都不放心” 、 “什么都不敢吃了 ” 的社会, 大大影响了 居民的消费信心和积极性。

4. 较高的物价抑制了 消费

从去年第一季度开始, 物价节节攀升, 虽从去年 8 月 份以来有所下降, 但百姓根本不相信统计部门发布的数字。 因在实际购买商品和接收餐饮等服务中, 物价仍然涨多降少,甚至涨上去就没下来过。 物价的不断增高, 使得普遍百姓在消费时非常谨慎, 一些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居民被迫以减少开支来应对价格上涨, 从而减少了 正常消费。

二、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1.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消费长效机制是指保证消费需求长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 具有长期性、 有效性、 规范性、 兼容性的特征, 是拉动内需的战略重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

建立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 关系到一系列重要环节和领域。 因此, 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制定发展规划。 将提高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率等

指标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 以提高扩大消费战略的实施力度。 这个发展规划要有针对性。 如: 对中低收入群体要通过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完善社保, 提升其消费能力; 对中高收入群体, 重点解决不便消费、 无处消费、 畸形消费问题; 加强消费设施建设和市场体系及社保体系建设, 优化消费结构, 促进便利消费; 通过培育信用消费、 服务消费、 网络消费、 文化消费、 绿色消费、 低碳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科学合理地消费和放心大胆地消费。

(2) 建立和完善注重民生、 扩大消费的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增加反映民生消费的考核指标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指标, 相应减少 GDP、 财政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城镇化建设等传统经济指标的考核权重。 通过加大对民生和消费的考核, 促使各级将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服务民生和扩大消费上。 二是完善财政和收入分配管理体系, 包括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 增加消费能力和提升社会消费预期; 赋予省级适当的税政管理权限, 鼓励地方根据本地实际, 扩大消费需求; 三是逐步降低生产型税收格局, 增大直接税收入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 增加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3) 建立和完善财政体系。 财政支持消费长效机制的途径包括: 一般预算支出更多的向民生倾斜; 调整国有资本预算支出结构, 适当增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 提升社会消费预期; 实施结构性税收, 适当降低消费品的税收负担, 以利于扩大消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转移支付力度, 促进消费需求均衡发展。

2. 多管齐下, 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 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多管齐下, 包括努力管理好通胀预期, 尤其是控制好房价上漲造成的对其他消费的挤出效应; 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 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 从” 藏富于国” 逐步转为” 藏富于民” , 努力 提高低收入群体居民的消费能力; 强化物价的责任, 综合运用财政、 税收和金融等手段来调节市场供求;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逐步解除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 提高广大城乡 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 增强居民扩大消费的信心和意愿。

3. 重塑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重塑居民对食品消费质量安全的信心,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 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将食品质量安全纳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 建立和完善基本信用制度; 不断完善食品监管制度, 增强生产者的道德意识。另一方面, 要加大监管和违法惩治力度。 目 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 违法者” 前赴后继” , 说明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和惩治力度软弱无力。 因此, 必须适时地修改相关法律, 加大对违法者的惩治力度, 对违法者和潜在违法者形成强有力 的威慑作用 。 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有所作为。

4. 调整部分消费品的消费

一是实施宽严相间的汽车消费, 促进汽车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鉴于汽车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较高, 汽车消费对整个居民消费增速的贡献权重相应较大。 为此建议: 在目前已经出台汽车限购措施的地区, 遵循宽严相间的原则,合理调整居民汽车消费结构; 已经出台限购措施的地区, 要充分考虑汽车限购对最终消费的影响, 适当和适时地放松措施, 尤其对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不仅不应限购,而且应制定鼓励消费的, 以弥补汽车限购对汽车消费的影响。

二是重新划分现有消费品和奢侈品档次, 降低进口 中高端消费品关税。 要针对目 前国内品牌商品可选择性太少, 部分品牌商品的综合进口 税率较高的现状, 重新划分现有消费品档次, 将中等收入阶层能够消费得起的进口 商品不再列入奢侈品目 录之中, 并适当降低这些中高端消费品的进口 环节税收, 并可考虑取消高档化妆品、 奶粉、 中档服装的进口 消费税, 降低最低税率。 针对目 前国内市场奢侈品售价普遍高于国外市场(如化妆品价差高达 188. 5%) 的现状, 奢侈品进口管理应坚持降税与加税并行。

对已成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商品实施降税, 并加强零售市场监管, 以鼓励消费; 而对非居民生活必需品可设定一道” 高压线” , 对超过一定价格的商品实施较高的消费税率, 以加重经营和消费成本, 防止洋品牌乱漲价。

Copyright © 2019- 69lv.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1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