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餱的拼音是:gān hóu。
乾餱的词语解释是:乾食也。《诗经·小雅·伐木》:「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传:「餱,食也。按,谓以乾餱之食,获愆过于人。」。
乾餱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乾餱详细内容】
乾食也。《诗经·小雅·伐木》:「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传:「餱,食也。按,谓以乾餱之食,获愆过于人。」
二、关于乾餱的成语
三、关于乾餱的词语
四、关于乾餱的诗句
囊括颗粒无乾餱 囊括颗粒无乾餱 共说乾餱付远人 乾餱以愆 亦宜保乾餱 失德自乾餱
六九路网还为您提供以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乾餱以愆”的出处是哪里
21.乾餱(hóu):干粮。愆(qiān):过错,过失。22.湑(xǔ):滤酒。23.酤:买酒。24.坎坎:鼓声。25.蹲蹲:舞姿。26.迨(dài):等待。伐木鉴赏历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宴享诗。但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前人没有深考。《伐木》和《伐檀》不同,它不是描述伐木劳动,而是由伐木兴起,说到友情可贵。无论亲朋故旧还是...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玉。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
1、民之失德,乾餱以愆。出自《诗经•小雅·伐木》。民:人。乾餱:干粮。愆:过错,过失。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人在失去美德之后,一口干粮也会引起埋怨。这句诗从反面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往往由饮食细故引起,要注意处理好细节。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意...
乾餱的意思是什么
在古代文献中,"乾餱"一词常被提及,它指的是干粮,也可以泛指一般的食品。《诗经·小雅·伐木》中记载:“民之失德,乾餱之愆。”高亨在其注释中解释说,“乾餱”是用来代表普通食品的。宋代的司马光在《论以公使酒食遗人刑名状》中提到,《诗经》中的《鹿鸣》、《伐木》、《既醉》、《行苇》等...
干糇词语解释
基本含义:干糇,或写作“乾餱”,在古代文学中常指旅途或野外活动中所携带的干粮。它是一种基本的食品供应,便于携带和保存,适合长途旅行或野外生活。文献出处:该词在《诗经·小雅·伐木》中有明确的提及,“民之失德,乾餱之愆”,这里的“乾餱”即指干粮。高亨的注解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点,将其解释...
干糇的意思是什么
干糇,最初是指干粮,即不易腐坏的食品,通常为干燥处理过的食物,便于保存和携带。在古代文献中,干糇常被用来代指普通的食品。例如,《诗经·小雅·伐木》中提到:“民之失德,乾餱之愆。”高亨在其注释中指出,“干餱即这里用以代表普通的食品。”这表明,干糇一词在文学作品中,往往用来泛指日常...
干糇词语解释
它在《诗经·小雅·伐木》中有明确的提及,"民之失德,乾餱之愆",高亨的注解解释说,这里的"乾餱"即指干粮,象征着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普通食品。在宋朝司马光的《论以公使酒食遗人刑名状》中,他引用《诗经》中的《鹿鸣》、《伐木》、《既醉》、《行苇》等篇章,通过赞美丰盛的宴会和共享的欢乐...
干糇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干糇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指代干粮,亦泛指普通的食品。在《诗经·小雅·伐木》中有“民之失德,乾餱之愆”的记载,高亨在其注释中指出,这里的“乾餱”即为干粮,用以代表普通的食品。这种用法反映了古代对干粮及其代表意义的理解。宋朝司马光在其《论以公使酒食遗人刑名状》中引用了《诗经》中的...
“共说乾餱付远人”的出处是哪里
“共说乾餱付远人”出自宋代李复的《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共说乾餱付远人”全诗 《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宋代 李复 垂白东西几田父,林间偶坐忘巾履。共说乾餱付远人,六月长丁犹筑戍。【原题】: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
干糇是什么意思
干糇在古代文献中常被提及,其含义主要是指干粮,亦泛指普通的食品。这是一种较为朴素的食物形式,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诗经·小雅·伐木》中提到:“民之失德,乾餱之愆。”这里的“乾餱”就是指干粮,它被用来代表日常的饮食。高亨在注释中进一步解释了“干餱”的含义,明确指出其即...
乾餱的解释
乾餱的解释 干粮。亦泛指 普通 的食品。 《诗·小雅·伐木》 :“民之失德,乾餱之愆。” 高亨 注:“干餱即干粮。这里用以代表普通的食品。” 宋 司马 光 《论以公使酒食遗人刑名状》 :“ 《诗》 有 《 鹿鸣 》 、 《伐木》 、 《既醉》 、 《行苇》 ,美宴好之相乐,刺乾餱之失德...
Copyright © 2019- 69lv.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1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