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三苏园,即三苏坟,苏轼父子墓,全国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平顶山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麓。
郏县三苏园怎样
三苏园背嵩阳,面汝水,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衣冠葬此,至今有近900年的历史。苏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景仰,留有许多珍贵的诗文碑刻。
三苏坟,1956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坟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800平方米,院门古朴雅致。门前神道两旁四株古柏苍翠挺拔,遮天盖地。雕工精细的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石人两侧侍列,仪仗严整。
三苏坟由三苏陵园、广庆寺、三苏祠三部分组成。三苏陵园,总面积14800平方米,坐北向南。步入神道,古柏相映。甬道两侧有石柱、石马、石羊、石虎、石狗、石人相对排列,仪仗严整。
入院,迎面是一座高3.25米、宽3.54米的红石牌坊,“青山玉瘗”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镌刻于坊楣正中,枋柱阴刻苏东坡“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坊楣背面是郏邑正德年间进士浙江右布政使王尚同《祭三苏先生文》。
陵园门两侧蹲一对石雕雄狮。进入红漆大门,迎面是一座高5米、宽3米的红石牌坊,左右石柱隶刻苏轼《狱中示子由》词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过石坊,东边有斋房5间,是过去官宦、名流祭三苏吃素沐浴之处。正中为飨堂,系康熙四十七年重建,堂内立有各代碑刻、四壁嵌有众多石碣。堂后为祭坛,坛后三冢隆起在,中为苏洵衣冠冢,东为苏轼墓,西为苏辙墓。
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为“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冢前耸立墓碑,碑前分别设石供桌、石蜡台、石香炉。整个坟院内有588株古柏,交错葱郁,遮天蔽日,柏香扑鼻,傲干奇枝,山风袭来,满园幽穆。
三墓西南一字排列6个墓冢,为苏轼六公子墓。园内有古柏588株,多为明清时所值,枝繁叶茂,苍翠挺拔。
三苏原籍四川眉山,在文学上成就卓著,又是宋朝命官,走南闯北,作古后为何安葬于河南郏县?追溯其中缘由,归于苏轼。
苏洵、苏轼、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称“三苏”。特别是号称全能大家的苏轼,道德文章堪称天下一绝,留下许多传世之作。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病卒于常州。次年,苏辙遵其“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为铭”的遗愿,葬苏轼于小峨嵋。11年以后,苏辙于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许昌,葬于此。其后,苏轼子孙相继安葬在这里。到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郏县尹杨允置苏洵衣冠“座诸两公之间”。自词始称“三苏坟”。
广庆寺、三苏祠座落在陵园西南300米处,前寺后祠,占地6903平方米。广庆寺大门为南天门,入大门是天王殿、大雄宝殿,三苏祠殿在最后。三苏祠殿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内有三苏彩色塑像,苏洵居中,苏轼、苏辙左右分侍。殿内外有金、元、明、清石碑,清代的“三苏先生佳城图”碑尤为突出。出广庆寺东便门,可至小峨嵋山头,上有高4.2米的苏轼中年布衣持卷雕像。
苏坟园内古柏参天遮日,夜晚山风来袭,潇潇洒洒如落雨声。这便是著名的郏县八景之一“苏坟夜雨”。
苏轼父子墓为什么葬在郏县
专家观点:当时士人推崇嵩山周围“土厚水深”。宋代大文豪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县,死后却葬在了郏县,其中原因学术界一直颇有争论。
纪念苏轼葬郏900周年暨中国第十四届苏轼学术研讨会,使这个谜基本解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朱靖华在闭幕式上进行总结发言时说,此次研讨会共有中外专家学者、苏氏宗亲等119人参加,提交论文49篇。本次研讨会对苏轼葬郏原因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与会数位专家学者的观点互相印证,已经基本接近结论。
其中平顶山师专教授谢照明、平顶山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潘民中等提交的论文中论述的苏轼葬郏的原因主要是嵩山周围地区“土厚水深”,为北宋士人所崇尚的观点,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
1、郏县三苏园景区等级:AAAA级;
2、郏县三苏园进入参考:48(预订特价40);
3、郏县三苏园开放时间:08:00-17:00;
4、郏县三苏园景区咨询:0375-5298991、5297777;
5、郏县三苏园景区地址:河南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
6、郏县三苏园景区怎么去?
A.乘车路线:
坐10路到西客站下车,在西客站乘坐莲花山客车,到苏坟下车即到三苏园景区。
B.自驾路线:
郏县经洛界公路→薛店镇→看到三苏园牌坊下洛界公路向北→三苏园景区。
郏县→打的或者坐摩的到西汽车站→直达三苏园景区。
Copyright © 2019- 69lv.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1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