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议论文说理的形象性,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抽象的说教变得生动,让形象寓含事理,让干瘪的概念变得血肉丰满;枯燥的议论变得娓娓动听。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使议论形象生动。
一 运用典故 ○
有一类文章标题或论题往往与一些典故相关,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等。因此,说理时把与之相关的典故讲出来,既能点源,又能使文章充实,说理生动,可读性强。《恰到好处》一文,作者就引用了《登徒子好色赋》的典故。东家之子的美,美得恰到好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由于使用典故,“恰到好处”的论点变得十分形象直观,令人过目难忘。毛泽东在写于1942年9月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提倡“精兵简政”。他写道:
‚目前根据地的情况已经要求我们褪去冬衣,穿起夏服,以便轻轻快快地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却还是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于作战。若说: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呢?那就有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为例。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进贵州去了,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些害怕。但到后来,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
这里的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大驴子被小老虎吃掉,就是用典。
二 自编故事 ○
在特定的场合下,有时候,道理需要讲得婉转,耐人寻味。采用一个寓含事理的故事,便能达到此目的。先秦诸子都擅长故事说理,譬如庄子。有一次庄子到监河侯处借粟,监河侯不肯,但话又说得很圆滑:“好吧,我将有收入,到时候借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愤而作色:
‚我来时,在半道上看到车辙中的鲋鱼在呼救,我问它:‘鲋鱼,你为什么叫呀?’鲋鱼说:‘我是一条东海的鱼。你有升斗之水可以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将要南游吴越之王,到时候,我扬起西江之水来救你,可以吗?’鲋鱼愤而作色:‘我失去了水,无地可游,得升斗之水就可以活命,你却这样说,还不如去干鱼铺找我’。‛
庄子用这个故事指出监河侯不肯借贷、见贫不救、见死不救的真相,十分巧妙。
与“用典”不同的是,自编故事不是运用现成的资料,而是自己根据需要临时编的。或者虽是现成的故事,却是新近的,尚没有积淀为“典故”。
三 写貌绘像 ○
对于作者要批判或赞扬的对象,皆可用绘其像、画其魂之法,把其本质内里显示出来,让读者从形象中去领悟作者的观点。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就有作者给“叭儿狗”的绘像:
‚叭儿狗一名哈巴狗,南方却称其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在万国赛狗会里常常得到金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这也是一种国光。但是,狗和猫不是仇敌么?它却虽然是狗,却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因此就为阔人,太监,太太,小姐们所钟爱,绵绵不绝。它的事业,只是以伶俐的皮毛获得贵人豢养,或者中外的娘儿们上街的时候,脖子上拴了细链子跟在脚后跟。‛
这一段描写,使“叭儿狗”的形象呼之欲出,它的腐朽、寄生、反动的本质,在这漫画式的绘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 托物寓意 ○
托物寓意,是散文和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哲理巧妙地寄托在具体的物象之中,
达到凝练含蓄、情感蕴藉的文学效果。茅盾的《白杨礼赞》(抒情散文)是托物寓意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华北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抗日军民的由衷赞美之情。
联物说理,则是联系事物,阐述道理。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议论小品)借写梅揭示了压制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借“梅”表达了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的强烈愿望,充分展示出作者要不顾一切来“疗梅”“护花”的自我牺牲精神。
议论文中的联物说理,可以使说理形象生动,增添文章的哲理美和形象美。用审美的眼光去关照我们身边的事物,自然界中的不少物象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哲理。请看:“蝉的幼虫把自己的位置定格在灿烂的阳光地下,为了摆脱地底四年苦工般的生活和黑暗无声的痛苦,追求在夏日阳光中快乐地歌唱,果断地蜕掉了一层皮;鹰把自己以及家族的位置定格在高远的蓝天,它不惜把自己的巢穴安放在悬崖峭壁上,勇敢地练习飞翔;飞蛾把自己的位置定格在一切光明中,为了远离黑暗,不惜用自己赢弱的身体扑向灯火,在燃烧中永生。”(《提升人生的位置》)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大自然中蕴涵着为追求更高生命位置而不惜牺牲的范例,由此启迪我们:提升人生位置,说说容易,做来却不易,需要勇气、舍弃、毅力甚至牺牲。一般说来,在对自然物象人格化的过程中,原本枯燥简单的生活哲理得到了形象巧妙的表述,原本平常普通的事物因为被赋予思想内涵而具有新的审美价值。
五 配套比喻 ○
“配套比喻”有别于一两句的语用修辞(注意:博喻也不一定是配套式的比喻),而是一种巧妙的论证方法。它是喻证法中最具形象化说理效益的“上品”。运用配套比喻,能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变得形象、浅显、简单。鲁迅先生极善用喻证法,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先生把“文化遗产”比成一所“大宅子”;把“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比成大宅子里的“鱼翅”,把“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比喻成“鸦片”,把“有害而可留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比作“烟枪、烟灯”,把“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比成大宅子里的“姨太太”,从而把“继承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大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六 归谬讽刺 ○
归谬讽刺就是通过归谬的方法达到讽刺的目的。这一方法适用于批判性的议论文(包括驳论文)。
唐弢的《琐忆》中记叙了鲁迅先生讽刺国民党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的事。鲁迅用的就是归谬讽刺法。针对迂腐的学政禁止男女同泳,鲁迅讽刺说:
‚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子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线,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入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止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
在这里,鲁迅先生把地方官僚讽刺得入木三分,叫人捧腹,然而笑过之后,又叫人深思。
形象化说理的方法当然不止上述六种,从高考优秀作文来看,“联物说理”是最常用的方法,如一篇题为“给自己的人生准确定位”的文章开头写道:
‚细碎的石子选择了高山,把自己的位置定格在高山脚下,铸成了一种巍峨;青翠的小草选择了原野,把自己的位置定格在荒芜上,蔓延成了一种广阔;飘逸的白云选择了天空,把自己定格在蓝天,装点成了一种深邃。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各自绕着自己的轨迹生息繁衍。岁月更替中,万物生生不息,各安其位,美丽得令人难以抗拒。善于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为自己的人生准确定位。‛
实际上就是结合排比修辞的联物说理——“物”各安其位,“人”亦应如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