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之路
—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给我的启示
王际颖
济南市历城职业中专,山东 济南 250104
摘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学习的载体和方式,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识基础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本学期按照济南市教研室的要求,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在“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训练。 关键词:探寻;语文教学;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1-0062-01
2013年6月3日,在多媒体教室举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交流展示课,来自甘肃省张掖市职教中心的贺校长、白主任进行了听课、交流学习活动。语文组张克花老师以“魅力乡村——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本节课选取了四个典型村庄“千年古村——捎近村,愚公精神——金刚纂,历史名村——黄巢村,和谐富裕小康村——相公庄”。由于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和村庄比较熟悉,因此张老师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对所调查的村庄进行展示。学生通过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了解了家乡的风景名胜和民俗风情、历史名人事迹等,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完善了自我。
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让我们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喜欢语文课,能够上好语文课,学好语文感到惊喜。
1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
1.1 正确的处理了课堂中的双主体关系,正确处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整堂课仅有5分钟讲课时间,导课和总结。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节课大部分时间是在主持、在交流、在展示。真正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宗旨。主持人吉敬玲用优美的语言贯穿课堂的始终,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
1.2 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
这节课告诉我们,职业学校老师怎样教语文,学生怎样学语文。在大量的活动中,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从学生亲身参与调研,筛选信息,制作幻灯片到最后课堂上的展演,无处不体现着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充分的调动学生,解放学生,拓展学生自主空间,培养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能力,体现由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锻炼能力。我们在教学时,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查阅文本、网上搜索等拓展性实践活动。学生就“我的家乡”这一课题展开了活动,有上网查阅资料的,有上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的,有到村庄展开实地调查,联系村委会了解历史事实的……。在这些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生活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
1.3 真正的体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的内涵和特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活动过后有所收获。根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职业特征、实践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如:为擅长交际的同学提供了交际的舞台;为善于绘画的同学提供了表现的机会;为擅长写作的同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为擅长摄影的同学提
供了机会;为爱思考的同学提供了奇思妙想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显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独特魅力。
张老师的课以板块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四个板块中,有的侧重对自然风光的描述,有对历史名村的考证,有对新时代精神的赞扬,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展示。通过这些丰富的内容的展示,既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又能为学生建设美丽的家乡做出方向性的指导。
1.4 学生的活动有内涵有深度。既有演讲、写作,又有展板展示
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学习潜能,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坚实的根基。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变化,从而认识家乡、感悟家乡、热爱家乡,弘扬创新精神。同时体会生活中的语文底蕴,培养敏锐的认知力、独特的领悟力、丰富的情感力。我们学校地处郭店城乡结合部附近,给我们创造了活动的好条件,让学生分组去调查,家乡的人民是怎样勤劳致富,收集有关的小故事,同时也走进学校周边的工厂进行调查访问,最后整理成语言文字,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大胆地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让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让学生领悟到:我为家乡而骄傲,我应为家乡而努力!
2 改进建议
2.1 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的教育、创业的教育、敬业精神的教育。课堂上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教育要持之以恒,坚忍不拔。
2.2 发挥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联系学生所学专业,深化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 2.3 课堂评价的研究
对学生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发挥评价的积极引导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
2.4 要按照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路引导学生
落脚点是当前学好知识、学好技能,将来建设好家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是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的“金纽带”,是“有字书”与“无字书”的联结点,是学生活用课本知识、走向社会施展才华前的一个练兵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教学的一个亮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课程领域。作为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我们坚信:只要认准了目标,迈开了第一步,就一定会走下去,并收获路途无限的风光!
参考文献
[1]陆小花.探寻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例谈基于中等专业学校背景的语文阅读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3(8):12.
62 2015年2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