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思想和科技政策的历史考察

来源:六九路网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2021总第年第1174期

期JournalofBeijingSocialUniversitySciencesofEdition)

ChemicalTechnology

TotalNo.4.No.2021

(117

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思想和科技政策的

历史考察

张明国

(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摘 要]100029)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实际相结合,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作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思想,并以此指导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在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历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思想;科学技术政策

  [中图分类号]D25G3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39(2021)04-0001-08 特征及其与政治、生产的辩证关系等问题。“这些程 ,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百年的奋斗历。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问题是科学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需要根据边区于党在认识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科的实际环境来回答,同时还要根据一般的原则来回学技术思想,以及以此为指导所制定和实施的科学

答”[3]技术政策(包括科技战略、科研规划和科技法规学习和讨论中指出。为此,中共,中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央在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1]展规律的科学,它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揭示了物从中总结出科技思想和科技政策。回的顾形这成段和历发史展并规质运动及其规律;它是人们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创律,对于进一步促进新时代科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力武器、推动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在论述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的动因;自然科学本身具有“中立性”或无阶级科学技术政策[2]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在100年性;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既依赖于生产实践,又反间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政策进行历史考察。

作用于生产实践,是促进生产实践的重要力量;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观念,必须把科学技术一

同生产实践和革命斗争结合起来。这些科学思想为制定和实施科学技术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民开展推 从1921翻旧年到世界1949和建年立,新中中国共国产的党伟带大领实中践国。人其(对此二),明确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的方向

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应该贯彻理论与实践间,党关于科学技术的方针和政策是:发展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提倡面向社会实践开展科学技并使之与革命战争、生产实践相结合。为此,党在认术研究;在边区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就要解决边区识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生产实践中所存在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它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思想,制定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这里,制药、酿酒、石油提炼、造纸、化工制造等。当时,毛仅以陕甘宁边区为例进行如下回顾。

泽东曾经对科学工作者说:“要为实际服务,不要闹(一)确定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观

教条主义。”[4]他还特别强调科学技术实践在发现要制定科技政策,必须明确科学技术的本质和

和检验真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说:“许多自

[收稿日期]2021-09-04

[作者简介]张明国(1963—),男,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5]者的科学研究指明了正确方向,从而为。广此外大科,学中共中央还技术工作结合当时经济尤其是生产所面临的困难形势,制定了开展应用性研究,为生产服务的科研方针。李富春寄信给“自然科学研究会”。他在信中指出,要“把自然科学应用到边区的生产实践上去”[6]对某些科技工作者因不接触生产实践而“感觉无事;他还可做”[7]的消极思想进行了批评。

1941(三)年关注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在其制》中指出定的《关,“于自然科学是党员参加人类说明自然与征服自然的武器”,要发展边区建设,保证抗战的物质供给,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发展边区经济建设,既“有赖于自然科学,也赖于社会科学”[8]大批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伟大的抗日民族”[9]解放战争,要求我们有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并在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参加边区自,“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马克思主义包含自然科学,大家要研究自

然科学,否则……就不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

[10]

朱德在自然科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指出,只有。

““自然科科学研究把科学与抗战结合起来学的进步……才可以提高生产力”能[11]充,改。实善陈云也强调我们的力量人们的生活,“””自然,要[12]当时,《解放日报》连续发表“社论”,积极宣传科学。

技术的社会功能。这些科技思想促进了当时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

(为了确保科学技术研究始终为革命斗争实践服四)颁布适宜的科技规划和法规

务,中共中央颁布了许多科技规划:第一,贯彻“农

业第一”的科技发展思想,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向农民普及科学种田的知识,以此使边区军民能够丰衣足食,确保抗战大业的成功。第二,面向边区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机械学、力学和数学等基础科学的研究。第三,建立科学、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体系,发展边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第四,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提高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创造能力和素质。第五,积极开展科学普及运动;团结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建立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为抗战救国做贡献。此外,党还颁布了一系列科技法规,它们主要包括:《奖励生产技术办法》、《文化技术干部待遇条例》和《陕甘宁边

区森林保护条例》等。这些科技法规对于促进边区根据地的经济、科技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延安时期制定的《科学技术新体制确立要纲》还对国民党产生了影响,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制订《国防科学运动实施方案》借鉴和效仿的对象[13](。

要发展科学技术五)实施相应的知识分子政策

,夺取革命的胜利,就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为此,中共中央制定并实施了知识分子政策:第一,明确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1933的决定年》,中规定党在《中,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央政府关于土地斗争中,一要依据法些问题律保护他们的权益,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革命实践中的作用。1948年,中共中央在修改《中央政府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知识分子的阶级成分取决于他们本人所获得的主要生活来源。第二,加强党在知识分子中的领导作用。对此,毛泽东同志指出,知识分子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14]分子工农化,知识分子要与工农民众相结合,工农分子知识化”[15]分子的社会作用。1939年,中共。中第三,实现央在,其重视知识“知识颁布的《子的参加大量吸收知识,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分子的决定》中指出。”:“[16]没有知识分泽东又提出“要把技术人员放在适当的1940政治年地,位毛

,不如此,就打不胜日本帝国主义,就不能建设新中国”[17]毛泽东指出。第四,对待技术人员,调动知识分,子要的“按其技术之程度给积极性。1935年,予相当的津贴”[18]指出,“应吸收一切。较同年有抗,毛泽东在日积极性《的论政策知识分》中又子进我们办的学校,加以短期培训,令其参加军队工作、政府工作和社会工作;应该放手地吸收、放手地任用和放手地提拔他们”[19]子,要采取“容”(容纳他。们王稼祥,使之主加张入,革对命待队知伍识)分、

“作化,使之有发展前途”(转变思想,使之)的方法无产阶,级吸纳知识分子并调动化)、“用”(分配工其积极性。1941年,中共中央在其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要“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20]干部待遇条例。1942》,以此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年,中共中央颁布了《文化。

技术为了贯彻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边区政府创办了中国医科大学、陕北公学、自然科学院等20多所干部学校和各种短期职业技术训练班,成立了农具厂、新华化学厂等校办工厂,培养了许多干部、医务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和科.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年第4期

张明国: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思想和科技政策的历史考察

3

技工作者,为边区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另外,边区政府还成立了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土木工程学会、

农学会、生物学会、地质矿业学会、医药学会、机电学会、化学学会等学术团体。这些学术团体对于团结知识分子,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统一战线建设均起到了推动作用。

(上述科技思想和科技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边区科六)取得显著的科学技术成就

学技术的发展:第一,在农林业领域,科技工作者根据陕北实际情况(少雨多旱),培育出了“狼尾”谷和“特点金皇后;通过研究危害枣树生长的”玉米,它们具有耐虫咬“、步曲抗干旱”虫的活动规、产量高等律,发明了有效的防治方法;通过研究危害花椒树生

长的蚜虫蔓延问题,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办法。第二,在工业领域,科技工作者克服了急需纸张而造纸所需稻草和麦桔等原料匮乏的困难,经过多次实验,成功地以边区丰富的马兰草为原料制造出了纸;他们克服了边区急需炸药而制造硫酸(生产炸药的重要原料)所需铅原料缺乏的困难,经过反复实验,成功地以当地盛产的硅酸盐为原料制造出了硫酸。另外,科技工作者通过实验研究,生产出了磷(生产火柴的关键原料),满足了生产火柴的原料供给;通过化学方法,成功地从植物油中提炼煤油、汽油的代用

品,解决了燃料紧缺问题。第三,在医疗卫生领域,科技工作者克服各种困难,创办了中央医院、边区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八路军野战医院、军委直属医院等50多个医疗卫生单位,这些医疗机构对于边区党政机关、部队的医疗保障,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当时在延安就建立了纺织、造纸、兵工、机器制造、炼铁、制革、被服、火柴、肥皂、玻璃、制鞋及基本化学工业等80余个大小公营工厂。这些工厂的建立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前线。

上述可见,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的科学技术思想,以此指导制定和实施的科技政策,以及成立的研究机构等,均有助于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建立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积极配合革命战争实践。同时,它也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奠定了基础。例如,解放初期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就是在延安自然科学院(还有原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从1950年到1965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根据战后的中国国情,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建设新中国的辩证关系,形成了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科学技术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在促进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术研究和开发机构

(一)以毛泽东科技创新思想指导建立科学技

毛泽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他指出,“不搞科学技术“自然,更生产力无法提高生为主,争取外”[21]创新要以援为;辅搞科学技术”;学习外国科学技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22]要有原子弹;我们”“[23]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机构。例如,1949。年为此,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党和政府成立了许,而且还多研究,

它是全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机构。1956年,党和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从而形成了五大科研体系,具体包括:国防工业、产业部门、地方、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同时,为了满足新中国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创造条件,国家教委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调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科学技术人员已增加到40多万人,比19471947年增加1947年增加了了820倍倍;科,大研机学构毕发业展生到为84043多个,比织上奠定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年增加了2.5倍。科研机构的逐步完善万人。,从组,比子政策

(二)以毛泽东科技人才思想指导落实知识分毛泽东很重视知识分子及其作用。他指出,“是不能建成的没有自己庞大”[的24]技技术专家”[25];他要求;“术要有数量足够的队伍和理论队伍“科学家要同群众密切联系、优秀的科学,社会主义要同青年工人、老工人密切联系”[26],子,尊重他们的劳动,不干预他们的事务;要团结知识分,要搞好他们的生活待遇、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为此,党和政府对于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以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政务院于1950年对1933年《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进行了补充,并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进行了规定,指出知识分子依靠工资生活,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周恩来于1956年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又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进行明确规定,他指出:我国的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于1962年又在科技工作会议与戏剧工作会议上指出,应当把知识分子放在劳动者之中。另外,他在第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我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上述规定恢复了知识分子的荣誉和社会地位,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划和科技法规

(三)以毛泽东科技发展思想指导制定科技规

并提出1956“艺年术,问毛泽东题上发的出百了花“齐向放科,学学术进问军”题的上号的召百,

家争鸣”[27]的必由之路,。首次将他强调“百家争鸣,“我国人”民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28]划,即《1956。为此年至,党和政府制定了第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一个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57项重要科研任务、12个重点领域。同年,国家规划委员会又制定了4项紧急措施,即发展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自动化技术、无线电技术、核技术和喷气技术,开展同位素应用研究;建立科学技术情报机

构,建立国家计量基准,开展计量研究工作。1962年,中共中央和国家科委又在制定的《1963年至1972重点科研项目年科学技。

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确立了374项

这一时期,党和政府还颁布了许多科技法规,旨在奖励科技发明和创造,确保科技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它们主要包括:《关于奖励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决定》及《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1950年);《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建议的奖励暂行条例》(1954年)等。这些科技法规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此后,我国取得了导弹的首次成功发射(1960)、原子弹的成功爆炸(1964)模型(1965)、蛋白等质接的近世世界界首水次平人的工科合学成技(1965)术成就、层。子以及氢弹的首次空爆试验成功(1967)、人造卫星首次发射成功(1970)、抗疟疾药“青蒿素”的成功研制(1972)等科技成就。

 党带领全 从1978国人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中国共产践。其间,形成了作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思想,以此指导制定并实

施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政策

(一)以邓小平科技思想指导制定和实施科技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及其重要性,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9]的论断。他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30]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他主张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强。调新的科技“新的经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31]“。他倡导的一个突破发展高科技,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化”,主张通过”[32]“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33]技引进,指出“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他积极推进科,高科技领域使中国“在”[34]“;

展的起点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35]知识;要通过,尊重“人引进技术改造企业、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才”[37]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强调要术“专尽”[36]提倡“尊重家快。”培他[38]养“,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队,伍必”须[39]造“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40];就要为知识分子创造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调动他们,要通过的积极性。

根据邓小平上述科技思想,中共中央于1985年在《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制定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198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中,选择7大领域中的15个主题项目作为突破的重点,以此缩小和世界先进科技之间的差距。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1988的决定年又作出了”。1988年“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科技部实施了“火炬计划”(旨在促进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制订了“星火计划”(旨在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1990年,邓小平支持建设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正式通过验收,这是继“两弹一星”后中国高科技领域里的又一个重要成就。1991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规定:要进一步扩大技术引进和智力引进,提高进口软件在技术引进中的比重,把技术引进的重点放在企业技术改造上。此外,党中央在1985—1986年间,还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管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年第4期

张明国: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思想和科技政策的历史考察

5

理职责暂行规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等,这些教育改革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政策

(二)以江泽民科技思想指导制定和实施科技江泽民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及其重要意义,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41]质是求真务。他倡导弘扬科学精神实,开拓创新;他把,“指两出弹科一学星精”神精的神本内涵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他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主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2]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科43]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革,强调要“建立完善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机制。他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现实生产力转化”[44]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研机构和重;要形点大学为主的高水平的研究基地。他重视科技人才及其作用,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主张要培养能够追赶当代科学前沿,赢得技术竞争,开拓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人才。他提出了“科技强军”思想,主张推进军队建设“由准备应付一般条件

下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

下局部战争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45]伦理问题,主张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他重视科技增加、服务于社会进步,服务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他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科技和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要“息和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以”电,“子建立节耗学为基础、节能的信、

节水、节地的资源节约型经济”[46]在江泽民科技思想的指导下。

,1995年,中共中

央和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兴国战略列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实施科针之一。1998年初,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以此从单纯以学科为主进行科技布局转变为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态势聚焦创新目标并优选创新领域;从以跟踪为主转变为以原始科学创新为主;从以模仿为主转变为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重大系统集成为主;从以分

散的研究模式为主转变为加强跨学科、跨所力量的

组织与凝聚、产学研紧密结合。1997年,中央军委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到2010年,解决好军队的规模、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问题,为实现军队建设奠定基础;到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政策

(三)以胡锦涛科技思想指导制定和实施科技胡锦涛十分关注科技创新的社会功能,指出科技创新“将会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人民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也将会进一步引起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47]型国家,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他主张要增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能力,建设创新,“键是国”[48]家;它能发展够战“略掌的握核核心心,技是术提,抢高占综科合技国制力高的点关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49]、

高原始性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要“大力提再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50]参与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他强调科技人才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地位和作用,建设创,指出新型国家,都需要“创新型科技人才”;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51]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形成广纳”[群52]贤、人尽其才、能上科学技术,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

。他提倡发展民生全体人民,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53]他注重认识和处理科技与环境的关系,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科技,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解决生态问题。

在胡锦涛科技思想的指导下,2003年,党中央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确定了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导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54]中长期2006—2010科学和技术年间发展,国务院先后印发了规划纲要(2006—2020

《国家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6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年)》。2007》年中,,“国对加快开发利用水务院在颁布的《可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作出部署”[55]融危机,,以此党中央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推进自主发展循环经济。2009年,面对国际金创新的政策:实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重大科技专项;积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建若干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例如,“在发展第二产业方面,以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工业转型升级”[56]振兴计划”,。提出了为此,“出上百项政策措施台了“十大重点”产;出业台调了整“和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若干科技

政策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网络工程;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57]

政策

(四)以*科技思想指导制定和实施科技*把“创新”看成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

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58]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他指出“如果,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会处于下风”[59]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学技术强国的目标。他强调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他主能张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60]“;要实施科技创新完善”[61]国科技体制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新自,就主要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还要“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62]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同时要“,融入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主动发起全球性创新议题,

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63]发展靠人才。他强调科,民族振兴靠人才技人才及其。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要性,指出“国家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64]既包括“具有;“国创际新水驱平动的实战质略上科是技人人才才驱、动科”技,人领才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又包括“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培育和凝聚人才动者和技术技能;“人要实行更才”[65];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66]培育模式”,建立高校学科专业;、要类“型创新人才教育、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育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要“新弘扬学术、宽容失败道德的和氛科围研”[67]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68]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同时,还要注重引进国外优秀人才”[69],“开发生科技,促进绿色发展,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他倡导发展民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70]类,科技创造未来;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他倡导把发展绿色科技作为促,工程造福人进社会发展和建设美丽地球的重要手段。为此,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71]业、清洁能源,发产展业壮,促大进节绿能色环发保展产,业建、设清美洁丽生中产国产。

他支持发展国防科技,提升核心战斗力,指出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和军队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因此,要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加快发展战略性、前沿性和颠覆性军事技术;“要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72]在*科技思想。

的指导下,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旨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年,国务院颁发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21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年第4期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张明国: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思想和科技政策的历史考察

、中国产新需求;注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具体包括整合7

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该“计划”具体包括制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提升企业技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等“五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大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十大领域”;提高

机制;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等“九项战略任务”。2016年,产业。

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深化四

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同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 术思想及其指导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技术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技,都是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主体、以“发展”为目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该“纲要”贯彻落实创的的。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形式不同,内容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相异,但在本质上都一脉相承的,即始终把科学技术165作为促进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始终坚农业机械项重大工“十三五程项”目规划。以、煤炭工业发展此为依据,又相“十三五继出台”了规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并在同中国革命和建划和粮油加工业“十三五”规划等具体行业发展规设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划。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旨技术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的中国在激励和引导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为发化;始终以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为指导,制展科学技术做贡献。该“意见”对于科技创新文化定和实施相应的科学技术政策,并在科学技术实践建设起到促进作用。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学技术思想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该走向成熟,并继续指导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规划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直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建新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

发展理念、构[参考文献]

[1] *话[J]..党建在庆祝中国,2021(7)共:4-9.

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

4-8.

[2] 张明国2001-07.中国-09(共10).产党早期的科技政策[N].光明日报,[15]田中初根据地时期.知识分的工子农如通何讯与员工为农视群点众[相J].结新合闻——与—以传革播命

研究,2011(3):11-20+110.

[3] 徐特立.怎样发展我们的自然科学[N].解放日报,[16][[4] [5][6][7][9]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

1991:618,768.

1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41-09-24.

[M].北京:中共中央党

证法研究会历史与现状[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

[17][校出版社18]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1993:77,77.

[8] [63,63,6311]朱德-64,64,66..把科学与抗战结合起来[N].解放日报,[20]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91:92.

(第13册)[M].北京:

[10]逄先知1941-08-03.

[21][26]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版社,1993:166.

.毛泽东年谱(上)[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

[12]陈云[22][1999:351,393.

23][24][25][27][28]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1,27,309,2,54,2.

中华报.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40-03-15.[N].新

[13][29][31][32][33][4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274,108,377,279,109.

社王国忠,1992:76.

.李约瑟与中国[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14]李雨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

[30][34][35][36][37][38][3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J].党史博览,2017(9):

96,104.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6,111,133,129,40,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8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

[41][42][43]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6:275,103,261.

[54][2016:403.

55][56][57]曹普.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下卷)[44]江泽2001:155.

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01,680,677,633.

[45]军事科学院[58]秦2019:140.

强.新时代金句[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事科学出版社.中国人,1997:620.

民解放军的七十年[M].北京:军

[4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59][文出版社68][70]*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2017:198,276,270.

[47][[50]M].[北京52]:中人民出版社共中央文献,1993:1591.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

[60][66][67][69]*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9,115,107-108,107.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12,

1094,498.

[61]北京*:人民出版社.在庆祝改,2018:32.

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48][(4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577-578,84.[62][[63]M].[北京65][:71]外文出版社[72]*谈治国理政(第三卷)[5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64]*在中央人才工作,2020:25,252,254,40,42.

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

[53]胡锦[M].涛北京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第三卷)[M,2008:481-482.

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北京:人民出版社,

地[N].人民日报,2021-09-29(01).

AHistoricalSurveyoftheCPC’sThoughtsandPoliciesonScienceand

TechnologyduringthePastCentury

Abstract:technologytheoriesDuring(CollegeofMarxismBeijingUniversityZhangofChemicalMingguo

Technology,Beijing100029,China)

itswithcentury-longtheactual

struggle,developmenttheCommunistPartyofChinahascombinedMarxistscienceand

TechnologyhaveformedasofscienceandtechnologyinChina.importantpartsofMaoZedongThought,DengXiaopingTheory,ThoughtsimportantonSciencethoughtand

of

ThreeRepresents,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foraNewEra,intermsofscientificandandtechnologicalXiJinpingThoughtinnovation,onpersonnelSocialismtraining,withChineseand

development,technologyandetc.achievedTheyhavebrilliantguidedachievementstheformulationthere,andwhichimplementationmadeimportantofacontributionsseriesofpoliciestotheonfoundingscienceand

and

constructionofnewKeywords:theChina.

CommunistPartyofChina;thoughtsonscienceandtechnology;policiesonscience

andtechnology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