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地球的外周有⼀层⼤⽓,我们称为⼤⽓层。⼤⽓层包裹着地球,按照传统说法,这个⼤⽓层就是天,地球本⾝是地。所以古⼈讲天包地外,这是讲地球这个世界本⾝的天地。从我们⼈的⾓度来看,脚下是地,头上是天。⼈处于天地之中,⼈的这个⾝体,是天地⼆⽓结合的⼀种状态。天地⼈这三者就是三才,古⼈所说的三才,就是天地⼈。那么如果只讲天地的话,那是两仪,即阴阳两仪。最⼤的阴阳就是天地,这么看,这个阴阳不是太难懂吧。
天地⼆⽓不是静⽌不动的,⽽是相互之间有运动。当天⽓下降,遇到地的阴⽓,⼆者就会结合起来,这种结合起来的状态就是"精⽓"。
1. "精⽓"是阴阳⼆⽓结合的产物。
阳⽓,本⾝具有能量,可是⽆法存留,始终在运动之中;阴⽓本⾝没有能量,但是可以贮存能量。阴⽓吸纳阳⽓之后,⾃⾝也就有了能量,阳⽓被阴⽓吸纳后也就不再动荡,它的能量可以慢慢释放。这样就好办了,就可以被万物所利⽤了。
这就好⽐⾃然界中有电,雷电会释放出巨⼤的能量。但古时候没有办法贮存起来,所以虽然有电这种能量,但是⽆法利⽤。到了后来,慢慢研究出电池来,那样发电后,可以把电贮存到电池中。这样,电能就可以慢慢释放,这样就能够为我们所利⽤了。⽽精⽓,就类似于电池的这种状态。那么继续讲精⽓。
⼈,⽣活在天之下,地之上,《内经》中讲,⼈⽣于"⽓交"之中。⼈"吸"进来的是天之阳⽓,"吃"进来的是地之阴⽓。
注意⼀下,这⾥的天地阴阳已经是后天的阴阳了,不然到后⾯讲先天阴阳的时候容易理解出偏。这个后天阴阳,就是⽔⽕。中医常说,古⼈以⽔⽕⽴极,就是这个后天阴阳。
先天阴阳是乾坤,这个学过易经的朋友都知道。先天阴阳是"清⽓上升,积阳为天",这是乾卦;"浊⽓下降,积阴为地",这是坤卦。先天的阴阳是乾坤。这⾥乾坤就是纯阳和纯阴。
先天阴阳在动荡之中。这个动荡是什么,在下次课中会讲到。这个是修⾏之中的关键问题。那么这个先天阴阳也会相交,那么乾坤相交之后,天上也就有了阴⽓,地下也就有了阳⽓。此时的天地⼆⽓已经不是纯阴纯阳了,⽽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就是后天阴阳了。后天阴阳,就是⽔⽕。我们所处在天地,已经是后天阴阳了。
那么⼈体上,⽔⽕就是肾和⼼,⼼就是⽕,肾就是⽔。⼼就是⼈体的天,⽔就是⼈体的地。在后⾯,我们讲的⼀些东西会涉及到先天阴阳,先天阴阳,那涉及到修⾏的⼀些原理,是修⾏中的关键问题。中国⼈的修⾏就是要从后天阴阳返还到先天阴阳,从先天阴阳再返还到太极和⽆极的状态。这个是中国⼈的理论,和印度传过来的佛法不是⼀个说法。如果没有弄明⽩先天阴阳,那基本上属于盲修瞎炼。
2. 继续说这个后天阴阳。
天⽓和地⽓,这⼆者,进⼊⼈体,结合起来才是⼈体的精⽓。所以,⼈的饮⾷,经过消化吸收,成为精微的物质,输送到上焦,与肺吸纳进来的"天之阳⽓"结合,就形成了⼈体的精⽓。这部分"精⽓"除了供给⾝体利⽤之外,多余的精⽓会收藏到肾中。所以内经中讲“肾受五脏之精⽽藏之”,肾就是⼈体精⽓的⼤仓库。
这些知识,在《内经》阴阳应象⼤论篇中讲过,“⽔为阴,⽕为阳。阳为⽓,阴为味。”阳⽓进⼊⼈体是通过⿐⼦,地⽓进⼊⼈体是通过嘴巴。所以⼆者缺⼀不可。不呼吸⼈就会死掉,不让吃东西也会出问题。⿐⼦能闻到⽓味,这个属于天⽓;⾆头能尝到滋味,这个属于地⽓。⼈活着,需要采纳的能量,"⼀部分来于天,⼀部分来于地"。这个概念很重要,很多修⾏⽅法都和这个概念有关。
那么⼈体之中,阴阳⼆⽓要结合,才能化⽣出精⽓。
这个结合的状态可以通过"⼈中"看出来。⼈中,这个地⽅,上⾯是天,也就是⿐⼦;下边是地,是⼝唇。那么天地之⽓要交合,就形成了⼈中沟。
⼈中沟如果⼜深⼜长,那么这个⼈的寿命就会⽐较长,⾝体也会⽐⼀般⼈要健康。这⾥,⼈中,就是天地之中,在古代有种⽅法,叫锁⿐术,观照⼈中,会促使⼈体的阴阳⼆⽓交合,这是⼀种修⾏⽅法。在佛法中,也有观⿐端⽩的⽅法,应该也有促使⼈体"阴阳⼆⽓"交合的作⽤。这⾥,通过⼈中沟可以看出⼀些问题,如果⼀个⼈的⼈中沟⼜浅⼜窄,若有若⽆,那么他的健康很容易有问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容易猝死掉。所以要是看到⼀个⼈,⼈中很浅,跟你借钱,那要当⼼了,你借给他这个钱,说不定就要不回来了。
内经中,还讲“⽓归精,精归化”,⽓化则精⽣。这个好⽐是⽓经过浓缩,贮存在阴中。所以经常有朋友问精是什么,我回答他们精就是浓缩的⽓,实际上"精⽓"就是阴阳⼆⽓的结合。也好⽐天然⽓本来是⽓体,经过压缩,可以变成液体,贮存在煤⽓罐中。肾是精⽓的⼤仓库,肾阴虚的⼈,因为阴不⾜,贮存不住⽓,所以精⽓亏。
精⽓亏了,⽓也就弱,表现在说话声⾳⼩,没有魄⼒。这就是精⽓不⾜。因为精亏了,⽓同样就亏了。这种⾝体虚的⼈,如果夫妻同房后,会出现腰酸腰痛,没有精神。就是因为本来⾝体能量就不⾜,同房后⼜有精⽓的损失,造成了肾这个部位精⽓不⾜,不能濡养周围的组织了,这就出现了腰部不适。
⼈的精⽓越⾜,⾝体⾃然是越健康。
所以要想补充⼈体的精⽓,不能单单地靠饮⾷来进补。饮⾷所补充的只是阴⽓的那⼀部分。
另⼀⽅⾯还要通过呼吸,吸纳天之阳⽓,化合饮⾷中的阴⽓,才能化⽣⼈体的精⽓。
这种吸纳天⽓的⽅法,逐步演化成⼀系列的吐纳术。这⼀点,在古代修⾏中是⾮常重要。⽐如在《抱朴⼦》中记载的"闭⽓法",吸满⽓后闭住,让吸进来的"天⽓"和⾃⾝的\"阴⽓\"有充分的时间来结合,"化⽣精⽓"⾃然越来越多。也有⼀些⽅法,⽐如龙门派的灵宝毕法,特别强调呼吸要"多⼊少出",将⽓留在体内,化⽣出精⽓。那么书中说的是"⽓液相⽣,聚⽓⽣液"。这⾥的液,应该就是精⽓的意思。
那么讲到这⾥,精⽓这个概念应该都能明⽩了吧。就是阳⽓浓缩后结合阴⽓的⼀种状态。是阴阳⼆⽓的⼀个结合体。
3. 精⽓,是⼈体⽣命活动的基础。
古⼈常说,精⽓就是百姓,那这个百姓就是阴阳⼆⽓的结合体。
这个精⽓,是⼈体⽣命活动的基础。没有精⽓,⼈就死掉了。⼈死的时候,就是没有精⽓了。那么没有精⽓,常常是因为"阴不⾜"了,只要阴还在,就可以结合阳⽓,产⽣精⽓。⽽阳⽓是遍布整个空间的,⾃然界中阳⽓什么时候都不会亏。⼈只要有真阴,就可以把阳⽓吸纳过来,转化成⾃⾝的能量。⽐如,⿊颜⾊的东西,能很快吸收太阳光,转化为热。⿊⾊为阴,阳光为阳,只要有⿊⾊,那么阳光就能被吸收。⿊⾊就像⼀个⿊洞,能吸收能量。
在选⾐服的时候,为了显瘦,很多⼈都会选⿊⾊的⾐服。因为⿊⾊的⾐服穿在⾝上,就是显瘦。⿊⾊本⾝是收敛的,看起来会⽐正常要⼩⼀点。⽽红⾊的正好相反,红⾊看上去就⽐正常的显得⼤⼀点。同样型号的车,红⾊的看起来要⽐⿊⾊的显⼤。
所以,什么东西补阴最好呢?就是⿊⾊的东西,熟地、⿊芝⿇、⿊⾖,这些⿊⾊的东西,补阴是最好的。
这样,我原来举的那个例⼦,那个远房的亲戚,昏迷了很久,马上就要死掉了,⽤⾦匮肾⽓丸贴肚脐,恢复过来的那个例⼦,应该就能明⽩了。病⼈那个时候,是因为没有阴,⾃然也没有精⽓了。
但是他呼吸还没有断,阳⽓还能吸进来,只是存不住了。那么赶紧补阴,让这个阴把吸进来的阳⽓给留住,转化成精⽓。精⽓就是油啊,有精⽓在,⼼脏就不会停跳。所以这就是续命,续将绝之命。⼀般情况下,⽼⼈到了⽣命的最后关头,都是阴竭,⽽不是阳虚。年轻⼈不⼀样,年轻⼈猝死可能有别的原因。⽽⽼年⼈,那基本都是阴竭了,没有真阴了。
4. 如何增强⾃⾝的精⽓。
既然精⽓对⼈体来讲,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增强⾃⾝的精⽓呢?也就是说通过什么⽅法可以
积累⼈体的精⽓呢?古⼈总结了三点:
⼀是"⾏⽓",单纯的⾏⽓之术,也就是练阳⽓的⽅法,⽐如⽓功,太极拳,⼋段锦等,这些都属于动功。
动功就是在运动,那么运动这种状态,就和阳⽓的状态相应,那么就能"感召阳⽓"进⼊体内,都能很快增强⾃⾝的阳⽓。
所以,内经上讲,动养阳。这⾥就⼜提到⼀个修⾏中的道理,就是相应。相应,就是保持频道⼀致,你和什么状态相应,就可以感召什么能量。同理,⼼正了,不会感召到邪⽓,有些⼈感召到附体,那就是这些⼈的⼼理和那些附体相应。
有些⼈经常问如何彻底除去附体,那就把⼼态调过来,去掉贪嗔痴,别和那些邪⽓相应。这⾥扯远了点,讲的是⾏⽓,也就是养阳⽓的原则。可是单独这么练,未必就能增强⾃⾝的精⽓。因为这些⽅法没有"养阴之术",即使你获得了很强的阳⽓,未必就能贮存的住。
针对这⼀点,就是第⼆条,服⾷在《抱朴⼦》中,特别强调了"服⾷",也就是说要服⽤地上长出来的属于阴的⾷物,⽐如⿊芝⿇、熟地、天冬、何⾸乌之类的,来涵养住这个阳⽓。否则,阳⽓独旺,没有阴来收纳贮藏,就会向上冲,造成头部阳⽓偏旺,⽽下半⾝阳⽓不⾜。这样头部⽓压太⾼,容易出现脑部中风,⽽下肢容易痿软⽆⼒,甚⾄出现偏瘫,要坐轮椅。有很多运动员和武术家到了⽼年,腿脚不好,可能就是忽视了这点服⾷,练的功夫很好,可是能量没有贮存住。这种锻炼,阳⽓越旺,就更容易⽓往上冲,越容易出问题。有些⼈练功,⽼出问题,到了最后,⾝体还不如普通⼈好,那就是没有掌握好这个"服⾷"。
以前,也有朋友来调理。说起来,练了好多年的陈⽒太极拳,可是⽼感觉腰腿⽆⼒,⽽且腹胀,消化不好。诊脉发现,肾脉很弱,直接⽤"滋补肾阴"的⽅⼦,吃下后⽴马腹胀消失,腰腿也有劲多了。那他这个肾脉弱,说明肾阴虚,阳⽓不能贮存,练拳后阳⽓旺了,上升发散的⼒量也增强了,⽓往上冲,会顶这个胃。造成胃中的东西不能往下⾛,那么就堵在胃中,慢慢发酵,产⽣⽓体,就出现胃胀了。
也有个朋友,因为⾝体不好,⼀直练拳。有⼀阵⼦,他⼀练拳就发烧,⾃⼰感觉莫名其妙,最后来看病。后来诊脉也是阴虚。那么他练拳后,阳⽓增强了,阳⽓增强,⼼⽕的⼒量强了,但是肾⽔的⼒量不⾜,但是阴虚不能结合阳⽓,阳⽓偏旺,阴阳不平衡了,阳胜则热,这就造成了发烧。
这⾥稍微提⼀下⾼原反应。⾼原,海拔⽐较⾼,这样的地⽅,空⽓相对稀薄,稀薄也就是不能凝聚,那这就是阴不⾜。在⾼原上,⼈体收敛贮存的⼒量也会不⾜,发散的⼒量反⽽偏强,就出现头晕头痛,恶⼼呕吐等表现。很可能和这个阴阳失调有关。那么有研究指出,平时⾝体越好的⼈,越容易有⾼原反应,⽽平素⾝体很差的⼈,⾼原反应反⽽很轻微。
那么这⾥说的⾝体越好,应该就是阳⽓很旺,平⽇⾥活⽓⼗⾜,那这种⼈到了⾼原上,阳⽓上升发散的⼒量更旺,"阴"就收纳不住这个阳⽓,就出问题了。⽓往上去,不能往下降,头部压⼒过⾼,就出现头痛头晕,收敛的⼒量不⾜了,往外的⼒量太强,那肯定⼼脏也使劲往外打这个⾎,但是收不回来,回收的⼒量不⾜,那这个⾎压肯定升⾼。这个⽓也会导致胃⽓不能下降,胃⽓上逆,那么胃⾥的东西都会呕吐出来。
平时⾝体不好,那阳⽓就不⾜,本来就升发不起来,那到了⾼原上,不⾄于出现发散太过,这样反应就不会那么⼤。有个朋友,以前去过⼀次西藏,在那⾥躺了⼀周,根本⽆法活动,等别⼈回来的时候,她也跟着⼀起回来了。前⼏天⼜去了,去了马上⼜躺下了,⼜出现⾼原反应了,我建议她弄点养阴的药来吃,她不听,就⼜和上次⼀样,在那⾥躺着休息了,后来好没好也不清楚。另⼀⽅⾯,⾼原空⽓稀薄,氧⽓不⾜。发散的⼒量太强了,这个氧⽓聚不到⼀起,密度不够。⾝体也会出现氧⽓不⾜,那这个时候可以吸吸氧⽓,能缓解⼀下。但是如果⾃⾝"阴"还是不⾜,吸了氧⽓也贮存不住,那⼀旦不吸氧了,马上还是难受。这种情况,应该可以⽤点阴阳同补的东西,⽤黄芪或者⼈参补⽓,再⽤⾦匮肾⽓或者麦味地黄丸之类的帮助收敛⼀下,应该能缓解。那么讲第三点,增强⾃⾝"精⽓",还有⼀点就是要注意节欲,要开源节流,不能⽆谓地损失精⽓。古⼈讲,叫房中。这⼀点也要注意,房事太过,必然损失⾃⾝精⽓。内经上讲,这个精⽓和⾻髓是连着的,精⽓亏的太严重,那么⾻髓都没有能量,出现腰膝酸软,这个酸软是从⾻头⾥出来的。脑髓也是⾻髓,同样会造成脑髓能量不⾜。所以也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恹恹欲睡,恍恍惚惚的感觉。历史上,长寿的皇帝不多,皇帝的后宫佳丽太过,就是难以节欲。5. 增强精⽓的吐纳术。也有朋友提问,深吸浅呼是不是增强精⽓的⼀种⽅法。这是⼀种⽅法,这是⼀种⾏⽓的⽅法,属于吐纳术。这种⽅法改善疲劳⾮常好,如果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按照这种⽅法,多吸少呼,尽量把这个⽓留在体内。此时,肺部的⽓压,会⽐平时⾼,因为肺朝百脉,和全⾝的经脉都有联系,那这个压⼒就会把吸纳进来的阳⽓输送到其它的经脉脏腑中去,结合⾃⾝的阴⽓,就转化为"精⽓"了。所以很快损失的能量就会恢复过来了。这样做上⼗分钟,再睁开眼睛,就会发现眼睛⼀下⼦明亮了很多,各种反应也灵敏了很多。这个吐纳术的关键是能把⽓存留住。⽽且这⾥的精⽓也是后天的精⽓,只能供⼈体⽣化所⽤,普通⼈的意识也指挥不动这个⽓,只有经过专门修炼,才能慢慢指挥这个精⽓去做事情。还有⼀种吐纳术,⼀直没有引起重视。那就是"吸⽓⽤⿐⼦,呼⽓时⽤⼝"。因为⼝就是地,⿐⼦是天。这个⾝体都是属于地组成的,那么⼝呼⽓的时候,地中的⽓压降低。吸⽓的时候⽤⿐⼦,⽓从天这块下来,遇到⽓压降低的地,⾃然就会进⼊地中,这是⼀种引天⽓进⼊地⽓的⽅法。天⽓进⼊地⽓,那就是地天泰卦,对⾝体的健康会⾮常有利。这种⽅法,古书上有记载,但现在⼈,⽤这种⽅法修⾏的⼈⽐较少。所以你看很多的呼吸⽅法,如果按照这个天地阴阳的观点来看,都是可以理解的。每种⽅法都反应了古⼈的智慧,都有其特殊的功效。
这可不是某些⼈说的,古⼈没有事,弄这些花样来玩。
再进⼀步讲,⼈体和地球⼀样。地球在外周有⼀圈⼤⽓层,这个⼤⽓层对地球有很强的保护作⽤。很多流星要撞击地球,在⼤⽓层中就燃烧分解了,这样就伤害不到地球。否则的话,地球早就千疮百孔了。
同样,⼈体外周也有⼀层⽓中医上讲,叫卫⽓,保卫的卫。这层卫⽓是⼈体之天。那么当⼈的精⽓充⾜了,体外的卫⽓也越来越强⼤。卫⽓强⼤了,可以保护⾃⾝,稍微的风吹草动,影响不了⾃⾝的健康,对风寒暑湿燥⽕的抵抗⼒,也会⼤⼤加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