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近代各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经验和教训

来源:六九路网
近代各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经验教训

班级:0513102 学号:051310219 姓名:严思哲

1840年到1949年的109个年头被称作中国近代,中国上古时代与中国古代的分界线一般认为是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夏以前统称原始社会,夏商周三朝是奴隶制社会,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末称为封建制社会。由此我不禁想到,中国古代时代的更替或者社会性质的变化,都是随着一种新的集权制的产生而发生的——即新的王朝的建立。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鸦片战争,并不是1912年清帝退位,提早了72年。这就是在提醒我,从1840年开始,中国的社会属性,集权性质,还有中华民族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今天我想讨论的,就是推动这些改变发生的中国各阶层寻找国家出路的过程中起到的效果,以及经验和教训。

在整个近代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有这几个群体: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分为维新派和革命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

按时间来看吧,首先在19世纪60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一场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稳固统治的工业革命——洋务运动。这场运动虽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但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①洋务运动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263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工人总数34110~40810人,占当时近代企业全部工人数的37.33~41.62%。而且建立了号称亚洲最强的海军“北洋舰队”,并为后来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最终这场运动却失败了。我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借用我初中历史课本的一句话就是“思想意识的进步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必将产生矛盾。”科技的本身在于人的创造,没有超前的思想,一味地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也只能

是失败。

同时,农民阶级在1851年-1864年和1899年-1901年分别进行了天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我认为这两场运动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试想,假如太平天国成功了,建立的依然会是封建制社会,它能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吗?很显然不能。关于农民阶级我不想过多讨论,它和地主阶级的救亡一样,没有合适的领导者,革新也就很难成功。

所谓资产阶级维新派,我认为是指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也就是大家普遍认为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就是说,他们不属于真正的资产阶级。公车上书即维新派发起,这些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这应该是中国各阶层第一次尝试用改变社会制度的方式来寻找国家出路,而且在中国初步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但我认为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它给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即中国要想有出路,就必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不得不说,资产阶级维新派做的努力很“大胆”,在当时看来,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就要改变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这的确很需要勇气。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戊戌变法还是失败了,不仅是由于中外势力的夹击,更重要的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提出的还太早,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还未成熟。于此也可以想到,社会制度过于先进也不好,必须要与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思想境界一致,这同时也就解释了上古禅让制这种类似于“共产主义”的制度不能长久的原因。

中国在经历了尝试引进科学技术、尝试改变人民的思想认识、尝试改革社会体制这几步后,终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真正踏上了革命的步伐。

最后,我想把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放在一起来比较。辛亥革命——即由中国资产阶级发起的救国之路,它发生的时间比戊戌变法迟了17年,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有

了长足的发展,领导者也变成了孙中山先生等一批真正有资产阶级思想的革命家。但和前几次一样,辛亥革命也失败了,为什么说它失败了?列宁先生说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要找到国家出路就必须解决殖民统治和封建制,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社会,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并没有解决殖民统治问题,各种细节的原因还有很多,这里我不再多说。那么再深入一些思考,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解决殖民统治呢?为什么后面的无产阶级革命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牵扯到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