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ChinaMedicalJournal,Vol.25,No.7July.201025(7)华西医学2010,
烧伤整形疾病研究
原肌球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与作用研究
111112
李晨阳,马兵,许雪峰,易绍萱,彭阳,孙榆
【摘要】目的原肌球蛋白是肌球蛋白主要相关蛋白之一,在细胞骨架与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探讨原肌球
2008年7月48例患者不同收集2006年3月-
有助于揭示瘢痕挛缩的产生机制。方法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
——原肌球蛋白基因特异片段,时期增生与非增生瘢痕组织标本,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出的瘢痕相关基因—制备成寡核苷酸探针与瘢痕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同时,将各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制备成纤维细胞爬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6个月的增生性瘢痕中表达均明显强于9、12个月增生性瘢痕及非增生性瘢痕,原肌球蛋白基因在3、阳性细
瘢痕增生挛缩与细胞骨架运动的相关基因存在密切关
12个月增生性瘢痕及非增生性瘢痕。结论胞比例也高于9、
系,而原肌球蛋白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细胞骨架基因;原肌球蛋白【中图分类号】R619.6
【文献标志码】A
LIChen-yang1,MABing1,XUXue-feng1,YI
EffectofTropomyosinExpressiononContractionofHypertrophicScar
Shao-xuan1,PENGYang1,SUNYu2.1.DepartmentofBurnInjuryandPlasticSurge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Sichuan610500,P.R.China;2.DepartmentofHistologyandEmbryology,theThird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P.R.China
E-mail:dmabing@hotmail.comCorrespondingauthor:MABing,【Abstract】ObjectiveMethods
Tropomyosinisoneoftheproteinsofcytoskeletonandcellmovement.Theaimofthisstudyis
toinvestigatetheeffectofgeneexpressionoffibroblasttropomyosinontheformationandcontractionofhypertrophicscar.
Accordingtotheresultsofdifferentlyexpressedgenes,inhypertrophicscarbygenemicroarray,topomyosin,oneof
themostimportantgenes,wasselectedandmadeintooligonucleotideprobe.Twenty-fourhypertrophicscarsand24non-hypertrophicscarsand12normalskinswereusedandthesescarweretakenon3,6,9,and12monthsafterburnedbetweenMarch2006andJuly2008.Frozensectionandculturedfibroblastsweremadetodetecttheexpressionofthegenebyinsituhybridization.Results
Expressionoftropomyosinwasdefectedinscartissue,butthoseinthehypertrophicscaron3and6
Overexpressionofcytoskeletalrelativegenescausesthecontractionofscarandtropomyosin
monthsafterburnweresignificantlystrongerthanthoseinthehypertrophicscaron9and12monthsafterburnandnon-hypertrophicscar.Conclusionactsleadingandkeyfunctions.
【Keywords】Hypertrophicscar;Cytoskeletalgene;Tropomyosin
创面修复过度导致瘢痕增生与挛缩,破坏人体体
表形态或内脏位置的均衡性,并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然而,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未被人们所深入了解,但与机
[1]体内环境改变等因素引起基因的异常表达相关。我们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烧伤后早期的增生性瘢痕
关、细胞骨架与运动、原癌基因与抑原癌基因、细胞信
[2]
号等多种基因均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在此基
2008础上,我们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收集2006年3月-年7月的烧伤瘢痕患者,系统动态地研究细胞骨架与
运动相关基因Tropomyosin表达变化与瘢痕组织增生收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深入了解该基因在增生性瘢痕发生中的作用。11.1
材料与方法
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进行观察,发现细胞凋亡、免疫相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1922)
【作者单位】1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成都,610500);2第三军医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作者简介】李晨阳(1982-),E-mail:男,四川成都人,医师,硕士,mrtianpinlee@yahoo.com.cn
【通讯作者】马兵,E-mail:dmabing@hotmail.com标本采集
烧伤瘢痕患者标本48例,男女不限,年龄2~57岁。增生性瘢痕24例,非增生性瘢痕24例;按伤后3、6、9、12个月不同时间对增生性瘢痕标本进行分组质编号。增生性瘢痕纳入标准为:早期外观发红充血、
25(7)华西医学2010,WestChinaMedicalJournal,Vol.25,No.7July.2010
1207
硬、突出皮肤1cm以上,有典型的挛缩症状。非增生
性瘢痕的纳入标准为:突出皮肤不超过0.3cm,无收缩。另设正常皮肤对照12例。标本均在整形手术中
并立即放入液氮保存。标本获取均在手术前征切取,得患者同意。1.2主要试剂
原位杂交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Tropomyosin寡核苷酸探针特异性片段序列为:5'-CTTCCAGGTCACCACATTTTAGTTCAGACA-3',5'-TGTCCTCCTTTTCAGAATACTTTTCAGATG-3',5'-CGTTTAGTGTCTGATCCAGTGTCTGATGTA-3'。1.3
瘢痕组织切片原位杂交
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冰冻切片厚度为
15μm。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用新鲜配置的0.5%H2O2灭火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胃蛋白酶消化暴露mRNA核酸片段。预杂交液处理后,与寡核苷酸探针42℃杂交、过夜。依次滴加封闭液、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BCIP/NBT试剂地高辛抗体、
USA)显色。梯度乙醇脱水,盒(Roche,透明、中性树脂镜检。以胞浆内出现明显的紫蓝色细颗粒为阳封片,
性细胞。1.4
瘢痕成纤维细胞原位杂交
取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剪去皮下及血液污染组
37℃、5%CO2培养至长出纤维细的DEME培养液,
胞。取5~10代细胞进行研究。将经处理的盖玻片置于直径35mm培养皿内,滴加消化的成纤维细胞悬
4%多聚继续培养至细胞90%融合。取出盖玻片,液,
按上述原位杂交方法进行实验。甲醛固定45min,
1.5统计学方法
对切片通过显微观察并照相,采用MDIOImageAnalyzer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并用SPSS1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2.1
结果
原肌球蛋白mRNA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及正常
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及特点
原肌球蛋白原位杂交阳性细胞着紫蓝色。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可见胶原纤维束间散在岛状分布的包浆呈紫蓝色着色的细胞,数量较多(图1)。而在正常皮肤组织中,见少许阳性细胞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真皮层。原肌球蛋白基因在早期瘢痕的阳性细胞中着色较深,晚期瘢痕及正常皮肤中着色较浅(图2)。对伤后3~6个月不同时期的瘢痕组织标本进行观察后发现,
增生性瘢痕原肌球蛋白的表达无论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强于9~12个月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表1)。2.2
成纤维细胞爬片杂交结果
成纤维细胞爬片杂交结果发现,并非所有的成纤维细胞均有阳性着色,早期增生性瘢痕的阳性细胞明显多于非增生性瘢痕,而正常皮肤阳性细胞则极少。其中3~6个月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着色最深,阳性细胞数量最多(表2)。
图1
3个月增生性瘢痕中原肌球蛋白
箭头示阳性细胞
图2
正常皮
b(×400)
3
PBS洗涤,织,并剪修为5mm大小组织块,加入0.25%DispaseⅡ(Roche,USA),37℃孵育2h后,轻轻
撕去表皮。用PBS反复洗涤,将组织块尽量剪碎,加
Sigma,USA)并用锥形瓶在入Ⅰ型胶原酶(1mg/mL,
37℃恒温摇床孵育2h(80r/min),将组织悬液用100目不锈钢网过滤,离心收集细胞,加含10%小牛血清
的原位杂交结果a(×200)(×200)
肤组织内原肌球蛋白的原位杂交结果
仅少量表达于表皮基底层,
箭头示阳性细胞
表1
组织类型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正常皮肤
*
珔x±s)原肌球蛋白在各种组织各时间点的阳性表达(n=6,
瘢痕时间
6个月
#*#
3个月0.3210±0.03510.2567±0.0191
9个月
#*#
0.2968±0.02970.1774±0.0153
0.2173±0.0212
##
12个月
0.1886±0.01700.1140±0.0096#0.0178±0.0040*
0.1468±0.0128*0.0165±0.0020*
0.0210±0.0030*0.0189±0.0040*
P<0.05;#与同一组织类型12个月时间点比较,P<0.05与同一时间点增生性瘢痕比较,
1208
表2
WestChinaMedicalJournal,Vol.25,No.7July.201025(7)华西医学2010,
珔%,x±s)瘢痕成纤维细胞爬片原肌球蛋白阳性表达百分比(n=6,瘢痕性质
3个月21±3*
12±2
瘢痕时间6个月9个月14±4*10±3
6±1*5±1
12个月3±1*
0
(myofibroblast)的发现被认为是该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该细胞不仅具有某些平滑肌细胞的特征,如含有丰富的肌动蛋白微丝,核膜具有多个切迹,而且又具有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典型的成纤维细胞的特征,
[5]
类似平滑肌细胞一样具有收缩能力。瘢痕挛质网,
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是瘢痕挛缩的动力来源,它通过胞内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及钙离子/钙调蛋白等构成的非肌细胞收缩系统,在外界信号的刺激下,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收缩。
6]Lieleg等[研究证实,肌动蛋白的聚合是细胞产生运
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
*
P<0.05与非增生性瘢痕比较,
3讨论
过度瘢痕形成及瘢痕挛缩是创伤、烧伤治疗亟待
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之一。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是深Ⅱ度或Ⅲ度烧伤创面异常修复的结果。现已证实,多种细胞外基质分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蛋白酶类均参
[2]
与了调节增生性瘢痕相关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但是,这些因素是如何导致瘢痕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
动的基础。而肌成纤维细胞内的肌动蛋白有两种存在
形式,即单体(G)和聚合体(F)。在增生性瘢痕中,肌成纤维的收缩与肌动蛋白的总量无关,只与F/G的比值有关。本研究发现,增生挛缩的瘢痕中原肌球蛋白表达信号强,分布广,与瘢痕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基本一致,并且在成纤维细胞爬片中阳性率高,而在非增生性瘢痕中其表达很快降到低水平,正常皮肤中则难以看
说明原肌球蛋白基因的表达与瘢痕形成与收缩明到,
显相关。但是,原肌球蛋白在瘢痕形成中产生作用的
是否是因为在瘢痕肌成纤维细胞明确机制尚不清楚,
中,由于出现原肌球蛋白构型变化而导致其与肌动蛋
白结合异常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瘢痕产生的机制。
4
参考文献
andmolecularcausesofhypertrophicscarformation[J].Burns,2009,35(1):15-29.Commentin:Burns,2010,36(2):292-294;authorreply294.
[2]马兵,吴军,易绍萱,等.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相关细胞骨架基
J].中华烧伤杂志,2002,18(1):29-31.因表达研究[
[3]刘桂林.细胞骨架基因相关蛋白在创伤愈合与瘢痕挛缩中的表达
J].医学综述,2007,13(8):563-565.和作用[[4]
MurakamiK,StewartM,NozawaK,etal.Structuralbasisfortropomyosinoverlapinthin(actin)filamentsandthegenerationofamolecularswivelbytroponin-T[J].ProcNatlAcadSciUSA,2008,105(20):7200-7205.
[5]王春玲,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邢新.肌成纤维细胞与瘢痕[
2007,11(6):1117-1119.床康复,
[6]LielegO,SchmollerKM,ClaessensMM,etal.Cytoskeletalpolymer
networks:viscoelasticpropertiesaredeterminedbythemicroscopicinteractionpotentialofcross-links[J].BiophysJ,2009,96(11):4725-4732.
(收稿:2010-01-05
06-29)修回:2010-(本文编辑:张世雯)
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一些高通量的生物学
技术成果被用于疾病的机理研究,并使我们对于疾病的产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基因芯片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以用于同时比较分析数千条、甚至数万条基因,从而较全面地反映相关疾病的基因表达全貌。我们利用基因芯片对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进行基因差异表达筛选,发现97条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明显异常,这些基因参与了创面过度修复、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调控。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基因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我们选择了差异值最大、涉及细胞骨架及细胞运动、迁移的原肌球蛋白基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细胞骨架分为3种蛋白质纤维,即微
微管及中等纤维。微丝专指由肌动蛋白(actin)组丝、
成的7nm纤维。微管是真核细胞所独有的结构,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属于一种保守的成分。中等纤维在细胞质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网架系统。它在外面与细胞膜和细胞外基质直接联系,在内部与核表面和核基质直接联系,中间与微丝、微管及基质细胞器结合,因
[3]
此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起着多方面的结构作用。原肌球蛋白是存在于细胞、能调节细胞功能并具有保守型的一类酸性蛋白及多肽,通常每分子由284个氨基酸组成,具有独特性质和功能。它广泛地分布于含有成熟的肌动蛋白细丝的脊椎动物的多种组织
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中。在横纹肌组织中,
而引起肌肉收缩与松弛,这一机制是由肌钙蛋白复合
[4]
物调节的。X衍射观察发现,骨骼肌收缩过程中,原肌球蛋白在肌动蛋白沟槽中滑动,从而通过“开关”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而起到调节肌肉组织收
[5]
缩的作用。在瘢痕研究中,肌成纤维细胞
[1]vanderVeerWM,BloemenMC,UlrichMM,etal.Potentialcellula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