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对比分析

来源:六九路网
水利水电技术第41卷2O10年第10期 新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对比分析 张爽 ,谢剑 , (1.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天津 300072;2.天津市土木工程结构及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摘要:本文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环境类别二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规范》(GB/T 50476--2008)中对应的环境作用等级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以供设计和评 估人员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环境类别;设计规范;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TV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860(2010)10—0091—04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concrete structure durabilities specified in new and old design codes ZHANG Shuang .XIE Jian , (1.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2.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nd New Materials,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category II in the“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GB 50010--2002)and the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speciifcation items in the“Code for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 tures”(GB/T 50476--2008)is made herein,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orf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concerned. Key words:concrete durability;environmental category;design code;comparative analysis 一1 对比方法及指标选择 我国于2002年将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写入《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2004年,中国土 木工程学会编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 D的无盐环境对应,进行新、旧《规范》的对比 选择对比指标: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 分析。 度等级、混凝土裂缝计算宽度限值、混凝土的最大水 灰(胶)比、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单位体积混凝 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最 大三氧化硫含量和最大碱含量。 南》(CCES O1.2004),2005年进行修订;2007年,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编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 性评定标准》(CECS 220);2008年批准《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自2009年5 月开始实施。 2 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对比 在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中,满足耐久性要求 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是最基本的参数之一。 在众多成果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以下简称“旧《规范》”)和《混凝土 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以下 旧《规范》只是针对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 构混凝土,提出了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 强度等级:二类(a)规定t昆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为 C25,二类(b)为C30;对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简称“新《规范》”)尤其重要,代表着我国耐久性研究 进展的两个重要阶段,为了更好地理解新旧《规范》 的差异,本文对其进行对比研究。 在对比方法上,本文将以旧《规范》中的二类 收稿日期:2010—01—2O (a)环境类别与新《规范》的I—B和I—C对应, 旧《规范》中的二类(b)与新《规范》的Ⅱ一C和Ⅱ [ ̄V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Vol 41 No.10 基金项目:围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3A10)。 作者简介:张爽(1985一),男,内蒙古人,硕士研究生。 91 张爽,等∥新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对比分析 的结构混凝土做出了“应采取专门有效措施”的特 殊规定。 表2旧《规范》中混凝土结构构件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 环境类别 裂缝控制 等级 最大裂缝 宽度限值 mm 新《规范》对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 等级的规定见表1。可以看出,新《规范》针对设计使 用年限为100年、50年和30年混凝土结构满足耐久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裂缝控制 等级 最大裂缝 宽度限值 性要求最低强度等级都做了规定。对非冻融环境,新 《规范》要求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旧《规范》有所提 高;新《规范》对冻融环境的lI—c等级给出引气混 凝土强度等级和非引气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冻融环境 二类卜一I b  0.2 , 注:“/”表示不允许出现裂缝。 表3新《规范》中混凝土结构构件 Ⅱ一D等级,给出引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且非引气 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也比旧《规范》有所提高;对 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新《规范》做出了最 低强度不应低于C40的规定。 新《规范》不仅考虑了设计使用年限的因素,而 且对于可以改善抗冻性能的引气混凝土的使用也做了 详细规定,这样更有助于设计人员的理解和实际操 作。 表1 新《规范》中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环境类别 作用等级 100焦 5O年 3O年 B C35 C30 C25 I C ( 0 C35 C30 C C 35,C40 C 30,C45 C 30,C40 Ⅱ D C 40 C 35 C 35 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不应低于CA0。 3混凝土裂缝计算宽度限值对比 无论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裂缝及其宽度对钢筋腐蚀都有影响,且宽度不同其影 响程度也不同。旧《规范》和新《规范》对验算荷载作 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都做出了限定(见表2和表 3)。研究表明l2』,按照旧《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最 大裂缝宽度要比国内外其他规范计算值大得多,而规 定的裂缝宽度值偏严格,因此,新《规范》对此做出 了调整。即从表2和表3的数值上对比可以看出,新 《规范》对于旧《规范》的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限值要 求有所放松。 此外,增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虽然会加大构件裂 缝宽度的计算值,但实际上对保护钢筋减轻锈蚀十分 有利 。因此,新《规范》规定:部分预应力A类构 件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 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41计算裂缝宽度,旨在不 考虑保护层厚度对裂缝宽度值的影响。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mm 环境类别 作用等级 钢筋混凝土构件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B 0.3 O.2 I C O.2 O.1 C O.2 0.1 Ⅱ D O.2 按二级裂缝控制或按部分 预应力A类构件控制 4最大水灰(胶)比对比 旧《规范》中的“灰”主要是指常用的无机胶凝材 料如石灰、石膏、水泥等工地上俗称为“灰”的建筑 材料,水灰比即水和上述无机胶凝材料的重量之比。 旧《规范》针对设计使用年限为5O年的结构混凝土, 规定的最大水灰比为:二类(a)为0.60,二类(b)为 0.55。 如今,有机胶凝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 新《规范》对此进行了调整,规定了水胶比的限值, 即对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与所有胶凝材料用量的比 值进行限值。而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最基本的胶凝材 料仍为水泥。新《规范》对水胶比的限值见表4。以设 计使用年限50年为例,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旧《规 范》只对设计年限为50年的结构混凝土最大水灰比 进行了限定;而新《规范》不仅考虑了设计年限,而 且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最大水 胶比。此外,还对引气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进行了限 定。 表4新《规范》中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 50年 环境类别 作用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最大水胶比 B C30.≥C35 0.55,0.50 I C C35,C40,≥C45 0.50,0.45,0.40 Ⅱ C无盐 C45,≥C50,Ca30 0.40,0.36,0.55 D无盐 C 35 0.5O 水利水电技术第4l卷2010年第10期 张爽,等∥新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对比分析 从数值上看,新《规范》对最大水胶比的要求与 欧美的相关规范相近,这些数据比照了已建工程实际 劣化现状的调查结果,并用材料的劣化模型做了近似 6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对比 旧《规范》中的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 量即单位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对设计年限为 50年,强度等级为C20~C30的单位体积混凝土 最小水泥用量做了规定:二类(a)最低混凝土强度 等级为C25时,最小水泥用量为250 kg/m ;二类 (b)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时,最小水泥用 量为275 kg/m 。 的校核 ,其要求总体上略高于旧《规范》。 5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对比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的确定 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旧 《规范》和新《规范》对此的规定见表5和表6。新规范 针对设计使用年限的不同进行了规定,表6是以设计 使用年限5O年为例进行分析。 表5 旧《规范》中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构件类型 作用等级 二 a 新《规范》中的胶凝材料则包含了如前所述的有 机和无机胶凝材料(见表7)。新《规范》对强度等级 为C25以上的单位体积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都 mm 做了限定。此外,从数值上可以看出,新《规范》比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C45.≥C50 最小保护层厚度 20,20 25,20 旧《规范》的要求有所提高。新《规范》还规定了单位 体积混凝土最大胶凝材料用量。 表7新《规范》中单位体积混凝土的 板/墙/壳 类 二 b a C25~CA-5.≥C50 C25~C45.≥C50 30,30 梁 类 b C25~水泥胶凝材料用量 最低强度等级 最小用量 260,280,300 320.340 360 380 kg/m 最大用量 4oo 450 480 5oo C45.≥C50 35,30 35.30 40,35 C25,C30,C35 C40,C45, C50 二 a C25~C45.≥C50 柱 类 b C25~C45.≥C50 表6新《规范》中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环境 作用 构件类型 类别 等级 B mm ≥C55 50年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C35 最小保护层厚度 25,20 在强度与原材料相同的情况下,胶凝材料用量较 小的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好,其耐久性优于胶凝材料 用量较大的混凝土。根据耐久性的需要,单位体积混 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能太少,但过大用量会增加混凝 板、墙等面 I C C35,C40,≥CA5 ,35,30,25 30,25,30 形构件 Ⅱ C无盐 C45D无盐 B ≥C50,C 30 C 35 C30.≥C35 35 30,25 土的收缩,使混凝土更容易开裂,因此在控制单位体 积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的同时也应对单位体积混 凝土最大胶凝材料用量进行限定 。新《规范》对胶 凝材料的上、下限值都做了规定,这样更趋于合理。 I 梁、柱等条 形构件 Ⅱ C C35,CA-0,≥C45 ,40,35,30 35,C无盐 C45D无盐 ≥C50,C 30 30,35 C 35 40 7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三氧化 旧《规范》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主要是根据经验和工程判断给出的,理论上做的 硫含量和最大碱含量限值对比 旧《规范》中对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最大 氯离子含量和最大碱含量做出了如下的规定:二类(a) 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3%,碱含量不超过3.0 kg/ITI ; 工作比较少 。而新《规范》中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 的确定,是比照了大量已建工程的实际劣化现状的调 查结果,并在对材料的劣化模型做了近似的校核基础 二类(b)氯离子含量不超过0.2%,碱含量不超过 3.0 k m 。对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规定“应采取 专门有效措施”。未对混凝土中的最大三氧化硫含量 进行限定。 上进行的,数值上也是高于旧《规范》的,且考虑了 设计使用年限的不同。对于构件类型的分类标准也做 了相应调整,从旧《规范》的“板/墙/壳”、“梁”和 “柱”,调整为新《规范》的“板、墙等面形构件”和 “梁、柱等条形构件”,即从几何形状上进行了构件 新《规范》中对应的环境类别I—B和Ⅱ一A的混 凝土中最大氯离子含量为:钢筋混凝土0.2%和 类型归并,更适用于实际操作。 水 水电技术第41卷2010年第10期 0.15%;预应力混凝土0.06%,对于重要桥梁等基 张爽,等∥新IIq ̄g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对比分析 础设施,各类环境条件下,氯离子含量均不超过 0.08%。三氧化硫的最大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 的4%。对骨料无活性且处于干燥环境和潮湿环境 (相对湿度≥75%)条件下的混凝土构件,碱含量不 确保我国基础建设顺利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新、 旧《规范》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在混凝土结构耐久 性研究的进展突出,但新《规范》中也存在很多的不 足之处,需要广大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来进一步完 善。 参考文献: [1] 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应超过3.5 kg/m 和3.0 kg/m ;对骨料有活性但处 于潮湿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构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 碱含量并掺加矿物掺合料。 相对于旧《规范》而言,新《规范》对氯离子的要 求更加严格,而对碱含量的要求,新《规范》则综合 考虑了骨料的有、无活性和结构混凝土是否处于潮湿 [2] GB/T 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 徐善华,牛荻涛,王庆霖.大气环境条件下混凝土保护层取值 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38):45—50. [4] JTG 10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环境的影响,分类更加细致。但新、旧《规范》均未 能根据各种环境类别、作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来 对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三氧化硫含量和 [5] 金伟良,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与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J].建筑结构学报,2007(28):7-13. [6] 隋莉莉,刘云浪,等.混凝土耐久性新旧设计标准比较分析 [J].混凝土,2008(12):8—10. [7] 王琼,谢剑.锈胀开裂准则下保护层厚度的确定[C]∥第l7 最大碱含量来进行限值规定,此处有待于进一步改 进。 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工程力学》杂志社, 在我国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今天,如果耐久 2mR 性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经济损失。确保新《规范》 的正确实施,不仅是结构耐久性的实际要求,更是 (责任编辑陈小敏) (上接第90页) 起拔覆盖层套管,然后灌注内锚段,待张拉完毕后 难,《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I/T 5083--2004)附录E的计算公式内各系数均难以确 定,故计算时忽略了各种系数影响;实际伸长值计算 亦如此,按DI/T 5083规范附录E的计算方法,实 际伸长值由锚索实际伸长值和初应力下的推算伸长值 组成,而初应力下的推算伸长值难以确定,利用第2 级(400 kN)张拉时的实测伸长值减掉其理论值的绝 对值作为初始伸长值进行计算。实际计算的伸长率偏 差值6离散性比较大,尤其是覆盖层较深的锚索,部 分6值超出规范规定的一5%~+10%范围。 再采用花管灌注张拉段的施工工艺可以满足本特殊 地层条件下的施工要求,综合比较更经济,施工质 量满足设计要求,可用于本工程边坡锚索大范围施 工,同时本工艺可在相类似地基锚索施工中借鉴利 用。 参考文献: [1] 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重件运输道路和岸 坡防护工程设计报告[R].长沙:中水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 研究院,2006. 因6值的准确计算对张拉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 义,但由于受覆盖层孔壁坍塌、局部变径孔段急弯等 对绞线摩阻力的影响,孑L内锚索形态和受力情况比岩 锚复杂,需进一步研究。 [2] 梁炯望.锚固与注浆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3] 陈新,赵文谦.压力型和拉力型锚索锚固作用的原位试验研究 [J].水力发电,2009,35(3):47—50. [4] 刘智香.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研究[J].国防交通 工程与技术,2009(3):53.55. 4结语 [5] 李伟,孙永吉,朱天琴,等.布袋式充浆止浆环在预应力锚索 施工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09,31(4):107-108. 通过护岸边坡两个阶段预应力锚索试验,布置 “三进三出”灌浆管路,先灌注止浆包,待凝8 h后 (责任编辑欧阳越)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刊(登 告 水利水电技术第41卷2010年第10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